

【導讀】近期,國內大豆維持穩中趨弱態勢,總體穩中有跌,但受多種因素影響,大豆進口持續性引人思考。
中國大豆進口步伐強勁,大豆庫存高企,加上經濟增長放慢,令市場擔憂中國大豆進口前景。
東北地區大豆在生長期,由于受到降雨偏少、氣溫較低等因素影響,市場走效不強,另外,今年東北地區大豆蟲口較多,內蒙古地區尤為顯著,給銷量行情打了不少接口。
進出口方面,受糧油、經濟增長速度影響,會出現不懂幅度的波動。澳新銀行稱,中國9月份大豆進口異常強勁,造成大豆庫存大幅提高。中國國內糧油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,在國慶節后的第一周,中國大豆庫存達到632萬噸,同比增長13%。就在大豆進口步伐強勁的同時,國內需求卻因為國慶長假期間油廠停產而放慢。
大豆供應龐大,加上經濟發展放慢,引起市場擔心中國長期的大豆進口持續性。德國商業銀行稱,由于中國壓榨商已經囤積充足的大豆供應,加上經濟增長放慢,因而未來幾個月的進口可能疲軟。德國商業銀行警告說,考慮到全球供應充足,大豆價格上漲潛力非常有限。
近期中國的進口一直受到南美大豆價格低廉的支持。德國商業銀行稱,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需求日益傾向于南美,每年此時南美可以供應大豆,美國可以在年底供應大豆。匯率波動使得南美供應非常有競爭力,尤其是巴西的供應。巴西是全球頭號大豆出口國。巴西雷亞爾一直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貨幣,過去一年雷亞爾匯率下跌約60%。